其實每個工作都有辛苦的層面。但是,因為台灣的表演、藝術領域更加的不盛行的狀態下,這個行業有不穩定、跟溫飽的外在因素。所以,大家如果真的想要進入這個產業別的話,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要全職投入,但在沒有接到案子的時候,沒有薪水的狀態要怎麼樣進行財務方面的規劃,以及心理上的調整,或是不要以全職的方式進入,然後擁有其他的技能。譬如我做編創,但是我還有其他比如藝術行政的穩定收入。
老母文章
-
-
《寶貝母親》是一支除了談母職之外舞蹈劇場作品,也談很多關於我們女生是什麼,被形塑成現在樣貌的作品,因為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只是觀察我的母親,也觀察到身邊很多的女性,或是男性對待女性的方式,會覺得好像有一種束縛或是無形的力量在規訓著我們往某個地方去。
-
我覺得現在有時候,因為父母親自己心裡的不安全感,會認為是不是應該盡力的做些什麼,確保孩子未來是有選擇權、有競爭力的。但我們真的不用想著讓孩子來彌補我們心中的缺憾。
-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是用四種語言跟小朋友講繪本故事,藉此讓他們對不同國家產生興趣,希望他們認識不同文化,包含社會的習俗傳統,將複雜,困難的國際新聞透過簡單方式說給他們聽,更能進一步培養國際移動力。
-
在上烘焙課時也同時去檢視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行業,對我而言,每次把成品帶回家,最期待就是看到家人臉上表情,受到他們的認同,才讓我決定要走這條一路。
-
▸啟發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就是讓他們去玩,比如說讓他們去觀察顏色變化,可以用毛線或者是將不同材質的線綁在紙盒上,塗顏色在上面,再讓他去彈線。過程中,孩子除了會摸到不同線的質感以外,還會看到顏色被噴灑出去的感覺;每一條線用不同顏色去噴的時候,會互相堆疊堆疊,孩子可以看到色跟色之間加在一起的變化。從中他會覺得很有操控性,也會讓他有成就感。
-
念國中時可能因為《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啟蒙而選擇念哲學系,考上後又覺得哲學可以花一輩子時間去了解,並不一定要侷限在大學這四年。後來決定轉到非常務實又好玩的傳播。因為對廣告有憧憬, 我嘗試很多不同的學習機會,做校園記者報新聞、參加廣告營隊,但這樣接觸下來,卻又發現自己對這個職業沒有那麼大的興趣,反而是圖像和文字這樣子的比較安靜組合,對我的吸引力更大。
-
學習中醫大部分都是古文的書,其實用字遣詞跟現代語言非常不同,除此之外也有各種學說,如傷寒學說,六經學說,臟腑學說…,各個學說有他們抵觸和重複的地方,必須要從臨床體會,否則在課堂上學習是無法理解。中醫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對於同樣的病人不同醫師他其實是會有各自的解讀方法。
-
大人要帶起孩子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進入數據科學的金鑰,學會反問問題,讓孩子養成自我思辨的能力。
-
如果要說孩子出生後帶來的改變,在第一個孩子快滿一歲時,剛好是我們將住家和原本在公公農機行做生意的美好花生店面分開,而炒花生的故事 也從婆媳兩人,轉換到先生身上,自己的角色就抽掉;有五年的時間我把心力在孩子身上,美好花生一直往前走,慢慢走也不會想要去強求,生命的享受是回到單純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