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遊行銷老母的故事,Erin

by

我其實從小就是一個還蠻知道自己未來方向,同時也會去爭取的那一種人。我覺得志願跟夢想有一點點不同,比如我國小的夢想是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但當時我的志願是當芭蕾舞者,漸漸的,我就發現,其實我好像也沒有要走那個路線。

後來想當電視記者是因為沈春華主播的形象,那種為社會發聲的正面形象是我非常嚮往的,確實我後來就一直往這條路前進,就學時我就非常積極參與播報比賽,到電視節實習,後來也順利進入新聞媒體圈。可是卻發現媒體都還是意識形態操作,我當時對這件事其實是不能接受的,和內心價值觀開始衝突。

因為我從小就想出國念書,當下就決定放棄新聞記者工作,也放棄了儲備主播的工作。

在國外畢業後我開始認知到,其實國外的職場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要開始跟別人站在職場上競爭,除了簽證問題,也需要補強自己文化上的差異,最終如願的找到工作,從博物館到現在進入北美地區最大的旅遊產業公關行銷公司,推廣旅遊目的地的文化跟體驗,這份工作是在幫世界各地的旅遊局做北美地區的整合行銷、公共關係、媒體、品牌建構等等綜合的策略跟布局。

工作上的跨文化溝通其實是個蠻大的挑戰,分享一下印度旅遊局的例子,印度人喜歡溝通,他們腦袋思變快速,也樂於表達意見,因為他們喜歡別人跟他對話,不過有任何問題,對方也會如實陳述。我一開始的感受會覺得對方比較挑剔,覺得他在挑戰我的專業,但後來再退一步想,這真的就是跨文化溝通有趣的地方。

如果問在異國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我會說專業知識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如果沒有專業,就算我是美國人,也不一定會成功。英文或許是一項跟別人溝通的工具。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換位思考,同時要理解跟找到對方的痛點,然後跟他一起想出解決辦法,放下自己的部分堅持,去嘗試不同的溝通模式。

心態的調整也很重要,雖然這樣講好像很空,但很多時候我願意靜下心來慢慢去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這部分其實可以跳脫語言,因為你已經對這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海外工作其實不太需要去糾結會不會因為你是哪國或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他們對你不公平,這當然有可能,只是當你一直著重在這些點的時候,不管是對職涯或是生活,都不會有太大幫助。

會開始做「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以及「不只是爸媽 podcast」是因為開始思考,疫情下,當國境都不開的時候,旅遊產業該怎麼辦?想談雙薪爸媽是因為,我和先生都有自己的正職工作,也從中獲得蠻多成就感,想要繼續走下去,當我們兩個都對自己職涯有很大期望的時候,加入了一個孩子,其實這當中沒有那麼容易,我們在過程中做了很多的調整,也想和對這個過程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經驗。

我覺得,每一個人的樣子都很值得被展現,也很值得去分享,因此,我也會找一些不同的來賓分享他的故事。

我的孩子還小,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跟她分享我的職業,不過我希望她能夠學習到韌性,就是不管在任何壓力下或是艱困下,都還是有辦法去面對和恢復,或許這聽起來非常抽象,但我會帶領孩子慢慢破解,並融會在生活當中。

Erin

喜歡與人對話,並從中發現動人的故事。擅長用不同的工具說故事 — 曾經擔任電視台記者、培訓主播,用聲音、用文字、用鏡頭說話 ; 擔任旅遊主持,用自身觀點推廣旅遊目的地 ; 在旅遊產業,協助世界各地的旅遊局在北美地區使用整合行銷工具推廣。深受母校倫敦政經學院LSE校訓”To know the cause of things”影響,更是「批判性思考」的追隨者與實踐者。經營「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以及「不只是爸媽 podcast」。

《行行出老母》Podcast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howlaomu​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