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學校x行行出老母 女力創新教育

by

未來就是我們現在身處的地方,人工智慧正在逐步地改變各個產業的遊戲規則,後疫情時代,創新教育全球極速發展,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AI)等數位科技的輔助下,創新教育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人化學習,不但打破場地與學習的框架,許多舊有的體制也將逐漸解構。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何探索個人生命發展,以及在巨量資訊中如何框架問題及建立路徑才是更大議題。本論壇將透過 #瑞典教育現場 到台灣自學教育及人工智慧科技 的女力專家,共同激盪創新教育的可能性。

▶Galileo 創新學習平台|KellyDavis 國際新創專家

Kelly是「加利略全球教育新創平台」的共同創辦人,具有在台灣教學10年以上的經驗。目前Galileo已經在34個國家拓展,並擁有8個實體學習中心(Dojos)及300多位學生。Kelly在本次的分享中談論了現今教育的隱憂,而Galileo的出現又將如何幫助學生打造「變遷快速的社會」需要的能力。其成立宗旨在於培養學生「享受學習、有自我驅動性」態度,鼓勵學生「從自身出發」找尋有興趣的領域,再透過Galileo的輔助例如: Student Showcase、Boot-camps、 Clubs等活動或4大不同領域的核心課程,扎根自己在該領域的深度。最後Kelly點出了Galileo的特點: 擁有穩定的Community (社群)和實體的學習中心(Dojos),協助學生和家長在如此的學習模式下,不受時間、空間、文化背景等限制,透過科技的橋梁建立穩定的友誼和關係,同時分享、解決學習上的疑難雜症,使學習達到真正的不受限,裝備自己擁有面對未來問題的「即戰力」。

| Kelly Davis

「加利略全球教育新創平台」共同創辦人,她是在澳洲和亞洲地區的教育家。在2019年發起了第一屆自學團體全球高峰會後,與合夥人一起創辦「加利略全球教育新創平台」。目前以台灣高雄為基地,希望透過新創改善台灣的教育體系,並為世界自學者提供更多的學習可能。

▶從台灣視角看見瑞典性別教育|吳媛媛 瑞典教育觀察作家

北歐的福利政策人人皆知,自由的風氣更是激盪出無數的創意與商機,然而在性別政策、教育上的創新亦是經歷多次改革。作者媛媛透過在瑞典教育現場的觀察,分享瑞典在不同領域面對性別差異時的思維,以及對於創新教育的觀點。在政策上,從「媽媽津貼」到「爸媽共有的育兒假」,我們能看見育幼不再是女性獨有的職責,而母親也不需因此被社會貼上標籤、放棄追求自我價值的權力。而透過「性別的社會化」的概念,我們了解了性別印象的產生大致是生活、家庭及媒體等潛移默化下的結果。為了改變和突破,有意識的包裝及加強大眾平等的意識,無論是在卡通角色編排上、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上的努力都是在瑞典能看見的現象。與此同時,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思考: 究竟,當對性別既定印象不再時,世界會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又能如何改變呢?

| 吳媛媛

民國七十一年生,台大中文系,瑞典隆德大學東亞政治碩士。現居瑞典。偏左意識的洗禮和衝擊來自北歐,而每一個省思和開悟都是以台灣為出發點。著有《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


▶未來怎麼學?|鄭婉琪 _ 羽白群學 計畫主持人

教育對人的影響至深,而教育的價值時刻都在改變,當工業時代已過去,教育不再是競爭的工具時,這個社會期待的是什麼? 我們能做的是什麼? 婉琪透過自身投入實驗教育中的觀察,比較不同時代背景下教育的價值和變遷分享了對於以上提問的看法。在離開只要背誦、反覆練習的年代,「創新、創意」的培育將是使我們具備「新思維」去解決新問題的關鍵;提升對「個體」的關注和需求,並讓「學習者成為主體」則能協助每位學子充分發展自我價值。然而無論是體制內或體制外教育,重點還是「了解自己」並重視個人的「獨特性和價值」,再新科技、工具的輔助下,用新的維度出發、探索,找出社會的共同價值,並使整體社會更加進步,或許就是新一代應該學習的地方。

| 鄭婉琪

台大社會系,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從1994年開始關心台灣教育議題,擔任410教改的主要聯繫人,曾任職人本基金會,種籽學苑,後來承繼花園新城的森林幼兒園,設立通泉草幼兒園,同時也是赤皮仔自學團發起人,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親子森林與桐溪自然遊戲場創辦人。


▶AI與人的下一步|溫怡玲 _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執行長

AI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 AI會不會統治全宇宙? 關於AI的隱憂及期許百百種,然而今天我們所擔心的真的是事實嗎? 溫執行長透過清楚的架構為大家剖析人工智慧的奧妙,從基礎的「什麼是人工智慧」到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及地位,再到「我們所想像的AI時代」,執行長講解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史、原理以及我們所能期待的進展。在聽完溫怡玲執行長的分享後,我們能了解目前AI技術上的極限、應該被重視且歡迎的價值,以及過度憂慮的不必要性。最後執行長分享道: 與其擔心AI,不如回頭看看自己,我們應當重新挖掘人的機會和優勢,將AI當作輔助人類的工具,關注它的長期影響,不被短期的效益所綑綁,進而共創科技和人類共存、成長的世代。

| 溫怡玲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讀過政大新聞系、新聞研究所,以及雜學無數。曾任職多家媒體,橫跨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分別擔任副總編輯、主編、製作人、企劃經理與政治線記者等多項工作。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已故執行長陳昇瑋合作《台灣產業AI化關鍵問題》、《數位轉型關鍵對談》系列線上課程,並合著《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女力創新教育 ▼ Panel Discussion

1. 女性該如何加入新的領域?

講者們分享道,消弭性別偏見並著重在「個體」,將會是女性給自己打的一劑強心針。雖然男女在專業領域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和趨勢,然而其中的數量差異並不需要被貼上標籤,因為那些選擇也是來自不同個體。在新的領域中,我們應該找到個別主體重視的脈絡並對應設計,思考同樣的東西是否可以依據不同的思維,進而去除單一化,如此每個人都有加入該領域的機會,為該領域提供多元的聲音和內容豐富度。

2. 如何面對未知? 如何從容的面對未來?

溫執行長認為不要急著定位自己,而是接受變化,並保持開放的心去適應,並且終身學習、熱愛學習是預備好自己的良方。婉琪則認為擁有一段「空白」的時間進行自我覺察、身邊周遭的觀察,而非大量的訊息被動接收,將能培養出自己的思考力及耐心,並看見框架外的世界。最後媛媛分享道,擁有「自由」思考的能力比正確思考更為重要,如何在既有答案中看見不一樣的觀點,擁有批判性、獨立的思考,將能更從容的面對變化,且在其中適應良好。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