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H平台創辦人的故事,莊智超

by Alison Tsai

智超是一名建築師、企業家。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都市設計研究所,後來申請進入MIT Media Lab。 

如果家中有高中生,相信大家對IOH平台: Innovation Open House並不陌生,裡面承載了無數人的經驗談,分享了從升學、留學到工作的眉眉角角。

這次邀請到了IOH的創辦人-莊智超,與我們分享IOH誕生的故事與使命,以及在求學、留學的過程中的啟發。其中建築系到底在學些什麼? 留學時候的經驗談,以及這項專業又如何與現在的創業結合,都能在本集節目中收聽。最後智超與我們談及了父母的教育對於他的影響,以及在現今教育體制下家長們可以如何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

以下為訪談精彩節錄,更詳盡的內容歡迎至各大平台收聽<行行出老母>,並在文章底下與我們討論。

| 給我一個平台,讓我們說給你聽: IOH 平台的起源與使命

曾在美國麻省理工求學的智超發現,求學、就業資訊大多要透過「認識的人」口耳相傳才有辦法得知。所以他希望打造一個免費、公開的平台,讓學長姐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並錄製起來,無論出生背景、擁有人脈與否,只要你有網路,這些資訊都能夠被大家看見。

IOH的目標族群也經歷了轉變,從想要出國的留學生出發,後來也鎖定台灣的高中生,目前在高中生之間的普及率更來到了「九成」,也幫助無數學生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

| 走在大尺度思維之上: 從建築系到非營利創業的歷程

談到自己在建築系、MIT的學習經驗,智超認為無論是創業或是建築專業,目標皆是期望讓環境好、社會好,有利於大眾,只是用的工具不同罷了。雖然也一度懷疑是否浪費了先前的所學,但其實打造IOH就像「建造城市」一般,透過收納不同的故事與經歷,幫居住在裡面的人篩選、釐清方向。如一來此產出對社會有貢獻的結果,也似乎不比在MIT所做的少。

| 經營模式百百種: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是什麼? 

IOH是不營利的企業,每位使用者都能免費自由的觀看內容。大家不免會聯想到同樣沒有營利的非營利組織,或者是一樣對社會有益社會企業。那麼其中有什麼差別呢? 

在談論經營模式時,智超利用TFT (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為大家解釋非營利組織,利用美妝品牌-綠藤生機介紹了社會企業。從這兩者的服務族群、創立目標,再到金流來源等,帶大家知道同樣是為社會、為世界貢獻卻能使用不同的方法達成。在金流上有些是靠捐助、獎金支撐著企業,有些則是靠著成功的商業模式持續完成企業的目標與理想。然而縱使方式不同,其重點皆在於「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意義」在哪裡,以上都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 從標準答案到開放性思考: 建築系以及MIT研究所的啟發

訪談中智超為大家介紹了在兩個場域的所學。從需要的能力以及常見的迷思破解,我們了解到建築系本質上除了工程的面向外,也包含了人文及美學。另外將居住者、使用者的需求和用途一併考量,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求學過程中不乏分組、實習、實作,並從作品中得到師長的建議及反饋。在學習過程中智超認為「沒有標準答案」,是訓練中強大的部分。突破傳統的標準答案式教育,這除了讓自己毫無加鎖外,更能夠獨立的思量每個問題的不同解法、定義自己的問題,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架構、想要做的事情。

| 一加一大於二: 在MIT Media Lab的所學

「跨領域」一直是近來火紅的詞彙,人人都強調要跨領域才有更好的機會,然而跨領域的本質是什麼呢? 

智超提到在Media Lab中會有需要多個領域的合作案,而一個團隊就像是一個小公司一般,每個人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將目標達成,並無哪個領域最為重要或卑微之分。然而跨域的前提在於,自己也必須打磨好專業領域的基礎,在與團隊合作時才能有效的討論並適時提出專業的見解,達到更有共識的合作模式。

| 信任孩子,而不是幫他下每一步棋: 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大部分是媽媽陪伴著自己。智超分享了自己爸媽的教育經: 強調要對自己負責也不因表現的好壞給予獎懲。在家長並未給自己強加期待之下,他形容自己就像是自由的靈魂一般,做著自己認為值得探索的事物,也更能腳踏實地的認識自我,更有動地去找自己想追尋的方向。

| 探索自己的學習絲路: 對於台灣教育與職涯發展的看法

世界上沒有萬靈丹,事事都像是天秤,優劣參半。智超也提到,探索是個重要的事情,提早探索就更早體悟到失敗、挫折、不適合…等。而在新課綱的出現下,家長更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摸索自己,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樣的學習才能更適才適性、更客製化。

在快問快答中,智超從自己的留學申請歷程分享,當自己不太確定是否適合某條路前進時,與其躊躇猶豫不如先將自己投身其中,從結果幫助自己選擇是否要轉換跑道。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