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白自學生的故事,曼荷

by Alison Tsai

|| 本集keywords: 16歲、高二、自學生、從沒進過體制內教育


曼荷-我們團隊中可愛的實習生,從國中開始在羽白自學團中自學,更在2021年五月開始與兩位心理師合作製作podcast。

欸~ 自學生是不是都超級聰明、都已經想好未來要幹麻了? 還有自學生感覺都很自由,不用被綁在學校感覺好輕鬆阿! 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究竟自學生是否也有自己的青春煩惱呢? 又有什麼難關需要克服呢? 就讓曼荷為大家一一揭曉。

以下為訪談精彩節錄,更詳盡的內容歡迎至各大平台收聽<行行出老母>,並在文章底下與我們討論。

| 自學生的自白: 人格特質以及學習方式

我認為自學生並非如大家所說,是因為非常聰明或是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才自學。我們的特質也非常多元,其實人人都可以是自學生。而擁有冒險精神、不害怕失敗的態度,並及早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幫助自己在自學的路上走得更好。

在學習的過程也不因為在沒有學校的框架下就比較輕鬆,反而需要有詳盡的規劃以及成果繳交,才能夠繼續申請下一階段的自學或獲得同等學歷證書。

| 到處都是我的學習基地: 自學生的一天以及實作歷程

我固定每周在羽白群學團體中有兩天的課程,其他時間都由自己安排,平常待的地方也很自由,除了家裡,也有咖啡廳和媽媽的辦公室。自學生每個人的步調都不一樣,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也可以很充實的完成自己安排的專案和計畫,所以自己做事的取捨和安排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剛剛提到的專案大致能分成兩種,其一是「期末的學習成果展現」,還有自己感興趣的「專題研究發表」。其中訓練不只是表達能力,也訓練資料的蒐集、統整能力。過程中也有和其他同學合作的機會,因此自律和責任心也是學習的重點之一。

| 自學就像是走到一片空白一樣? 曾經可以好久不跟別人說話? : 自學的心路歷程和收穫

走這條路是我自己決定的,雖然國小就在學習相對多元和自由種籽親子實驗小學,但來到了羽白讓我感覺自己像是「走到一片空白」,更自由了但也非常徬徨。我曾經執著於找到「興趣」所在,卻讓自己落得一片空,還想著要不就回體制內學校學習。還好我沒有放棄,反而一直有種「不想不服輸」的感覺,持續嘗試之後終於找到學習的節奏和方向。

在學習的歷程中,無論是我的個性、嘗試的事物都不斷在改變,我也更早找到了自己的志趣、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現在就好像在空白中抓到了自己的方向盤,能做好自己人生的主人;在個性上比以往更能夠自在地與人分享和交流。

| 那些像是開竅一般的瞬間: 如何幫助自己找到學習的方向? 需要克服什麼? 

在經過實作、實習以及擔任活動和展覽統籌後,我覺得自己的志趣在行銷管理、策畫和製作podcast。這些方向都是藉由「探索」興趣以及「實際操作」後慢慢聚焦來的。所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並尋找機會貼近這些領域,例如實習或做專案,就能慢慢將自己從發散中收斂。在學習的路上「自我懷疑」會不斷出現,像我就時常懷疑自己,但也讓我知道「失敗不是不好的東西」。我曾經在策畫展覽中出現了超級大的疏漏,但這些都成為了養分,下次遇到同一個問題也不會再害怕,更不會因此阻擋了自己嘗試新事物的熱情。目前我也正協助<行行老母團隊>建立新的工作頁面,從不知如何著手到勇於放手一搏去嘗試,都是建立更多能力的第一步。

| 知心的朋友、溫暖的聆聽者: 媽媽在自己自學歷程中的角色

自學生除了需要學習和資源的支持外,在情感上抑是不可或缺。我覺得我媽媽就像是知心好友一樣,聆聽我的情緒和想法,是位很棒的陪伴者,也不曾太過於約束我的想法和行動。

先前提及自學生的學習其實不比體制內學生輕鬆,在更自由的環境中,自我摸索的過程也很不容易。如何定義自我、要追求何種理想也需要透過許多的嘗試反覆驗證。所以我認為家人的情感支持與陪伴相當重要,在看待自學體制的效益上也需要有所調整,並從自學體制想要達成的目的去思考,才能避免將錯誤的期待加諸於自學生身上。

自學申請

  1. 每年四月、十月向戶籍所在地的教育局申請。
  2. 需要通過後,才能開始自學。完成後要繳交成果報告書。

▍曼荷

曼荷今年16歲,高二。是一個從來沒有進過一般體制的學生,從去年五月開始與兩位心理師合作製作podcast,現在也是行行出老母的實習生。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