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姝
台北商專企管科,台科大企管系畢業,畢業後即進入職場。曾任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行銷副理7年,親子天下媒體產品行銷企劃部,專案經理8年,從社群電商到行銷企劃,熱愛文字及內容行銷,左手寫銷售廣宣,右手敲詩文創作。主責行銷及作者經營超過40位,實銷破萬冊書籍達10種以上。在追求靈魂飽滿的成就同時,也是一位稱職的母親。雖然近日已經離開出版領域投身行銷顧問,但豐富的出版閱歷還是非常值得來與靈姝一起聊聊。
柳暗花明又一村: 進入出版行銷領域的契機?成就感來自哪裡?
這其實是個巧合啦,在進入出版業前,我和老公經歷過創業的失利,後來找工作時看到出版集團有刊登行銷的工作,應徵順利錄取後一待就是15年,度過了不少階段和轉折。
來自讀者、書本的銷量、從和作者合作中得到的回饋,都是我認為有成就感的事情。第一間待的出版集團他們的書籍類型非常多元,讓我可以看到很不一樣的世界;本就喜歡閱讀的我,當興趣變成工作就挺有趣的,在上班時間可以看書,還能用自己的話轉譯書籍內容去和讀者溝通,在看到讀者因為自己的推薦去買單的時候,就非常有成就感。
出版工作的旅程: 在不同項目的轉換中帶來的成長或收穫?
我一開始不是直接做行銷,而是從負責「網路通路」開始,利用網路將書籍資訊和當時經營的會員Club連結在一起。後來做了外部通路,到企業辦活動、辦書展;在親子天下更嘗試創刊物,從書籍跨到雜誌,延伸品牌概念和活動;轉到出版行銷時,就負責設計書本的行銷方案,讓它可以銷售出去、賣得好。
因為有了以往「出版流程」的經驗,和作者溝通協調就變得比較容易,利用排行榜排名、銷量和各種數據將書本的情況呈現給他們。在服務許多作者後,我想更大的收穫在於,能和作者們有更深層的交流,漸漸的也將他們的智慧吸收,把某些好的概念或經驗內化成自己的教養觀念。
書籍與他們的產地: 出版行銷的工作行程是如何?有哪些工作項目?
我們是以「書」為工作單位,每一本書都有不一樣的個性和狀況,更會因作者不同、資源配置,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全通路的曝光、最終銷售表現,以及自媒體、行銷策略擬定都是我們要關心並設計的,整理來說我們的工作比較「細碎」,需要分部去完成。
大家去買書的時候可能多少遇過有贈品、簽書會,或者是書本有特殊印刷的封面、不同版本等,這些也是我們的工作項目。以一天來說,我們會分散做許多事情,在新書出版的1至3個月會花非常多力氣照顧書籍,讓書可以好好的上市,抬起書的聲勢好讓讀者們看見。
瞄準與發射: 如何熟悉自己的目標族群(TA: Target Audience)?
「通路的溝通」是重要的,我們會和通路說書,讓他們更了解這書本的內容、背後的創作故事等,帶他們一同了解作者想傳達的意義。另外調查排行榜、書的各類別排行,看看大家最近關心甚麼、流行什麼也是熟悉TA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親子天下,我們關心教育、親子議題,而大部分的讀者是家長,所以我們會從自家的媒體觀察目前的爸爸媽媽在關注什麼,之後再反映再書籍或刊物上,形成「議題先行、書籍跟上」的作法。同為家長的員工們和我,也會反思自己在什麼在內部交流時一起討論,做出會吸引TA的內容。
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版行銷的專業有帶來不同的教養觀念嗎?
的確有,像我以前比較少關注教養、親子相關的文章或書籍,是在做了這個類別的出版行銷才開始看;在書上看到自己認同的觀念或價值觀,也會拿來試試看。想和大家分享<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和<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前者講述的是利用具體步驟將抽象的「同理心」教給孩子,後者討論的是孩子在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思考孩子的行為,透過心理學了解孩子,而非一味的打罵。
書與人情味: 印象深刻的新書發表經驗是?
藍偉瑩老師在2019的新書分享會,以及<愛,需要勇敢:創造幸福感的關係練習>的分享會是我滿印象深刻的經驗,讓我覺得做新書的銷售不僅是一本書的出版,還有與人的關係和連結在裡頭。
當時藍老師的<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分享會辦在誠品,大概是80到100人的場地。我們邀請了許多在教育第一線的作者,更邀請藍老師的母親來現場獻花,因為我們知道老師和媽媽的感情很好,不過也因為不太確定老師的反應會是什麼,在過程中有點小緊張。很高興最後是很順利的,也讓現場多了一份溫情。
<愛,需要勇敢:創造幸福感的關係練習>,這本書的作者群主要做長者的藝術輔療、陪伴。原本我們要做實體的新書分享會,但因為疫情,活動都要取消,我們當時認為很可惜,所以轉換成「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不能見面,但我們仍把活動辦起來,讓大家在空中相會,場面不僅十分溫馨,也緩和大家在疫情中的心情。
<關於本集的更多寶藏包>
| 行行出老母: 延伸訪談回顧
(1)雜誌總編老母,Beryl
(2)廣告老母,索非
(4)電商PM老母,羅敏慈
| 書籍相關分享
(1)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
(2)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