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品牌老母的故事,劉冠吟

by Naomi

從臺大中文系與臺大新聞所畢業。曾做過記者、公關、鴻海集團史上最年輕發言人,32歲帶領全臺最大文創雜誌《小日子》,同時也是《聯合報》專欄作家,現職華山品牌長。不論在哪一份工作,都樂於與文字為伍。有一女罵罵號,一犬有春,曾出版《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有春的日子》等書。


|職涯是隨著年紀,在不同的挑戰中獲得成長的旅程

在我過去做的不同工作裡,像是公關主任、發言人、行銷企劃等和品牌有關的工作,其實都含括在品牌長這個職稱底下。原因是近幾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發展品牌思維,會把「品牌」,獨立為一個業務單位,也可以看出近幾年,品牌思維也成為職場中的一項重要軟實力。

先前在《小日子》雜誌時,由於是我和夥伴共同經營的公司,因此在雜誌發展過程中,明顯會有我的個人風格在其中。我所喜歡、我所推薦或者我所闡述的文字,都同時代表了《小日子》。但到了華山擔任品牌長後,因為華山在台灣文創圈中的代表性地位,因此工作中所考量的就不會是個人的喜好,而是以公司品牌的能見度與社會教育作為出發點。

從鴻海發言人、小日子雜誌社長到華山品牌長,這三段工作對我來說都是在不同年齡,面對職場中的不同挑戰。當時在鴻海時,因為年紀較輕,面對主管的指令時,自我意識也較強。但隨著年紀漸長,能夠用成熟與企業的眼光與思維去看待主管的決策。

早期在鴻海當發言人的時候,因為企業主對於媒體公關等事務都還不是那麼熟悉,因此每一次需要面對媒體時,也需要花較多心力和企業主溝通與討論。當時也因為和主管的意見不同,而決定離職。後來的日子裡再回頭看當時的自己,我還是會選擇講出自己的專業意見,但現在自己多了主管的經驗後,也能夠感同身受,以前的主管所做的決策立場是什麼。

|高壓工作下的釐清自我與平衡

在越來越接近四十歲的年紀後,除了感受身體上體能的改變,工作上長久以來的高壓步調,其實也讓我一度失去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因此也讓我開始探索自己的轉變與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變化是,我開始會花更多時間去觀察與理解自己的情緒,察覺到自己的內在需要休息的時刻,順其自然的讓自己有時間沈靜。

同時我也開始接觸心理諮商,透過心理諮商幫助自己梳理打結的情緒,同時也更了解自己,這也是我覺得人生活到三十七歲時,才開始真正懂得的事情。在過去的人生中,不管是在學生時期或者是成為社會人士,我都一直覺得自己像一匹賽馬一樣,不斷向著目標往前奔跑,無暇顧及身邊的事物或甚至是自己的身心靈狀態。也因此職涯上的挑戰對我來說,更像是如何調適自己的功課,以及在生理狀況的變化下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品牌思維當道,不只公司企業,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品牌

如果想要經營自我品牌,我會建議可以自己的專長領域開始,像是分享工作中的大小事,也可以間接帶來許多不同的工作合作機會。雖然中間也會經歷挫折,疑惑自己是否真的被看見,是否有觀眾喜歡自己的品牌,但勤勞是唯一秘訣,強迫自己定期更新社群媒體,抱持恆心與毅力,並把經營自我品牌當作一份正職工作。

|經營自己的老母品牌,是開啟另一個視野的全職工作

我自己其實很喜歡成為母親這件事,因為我從來沒想過我可以用「母親」這樣的眼光看世界。在有孩子之前,我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去關心別人的人,一直在孩子來到身邊後,我才開始思考,自己可以為孩子做什麼,我想要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滿分的父母不存在,所有教科書或是別人所分享的教養案例,都不是要父母用來自我檢討的懲罰,而是體悟到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有各種狀況,但大部分的時候,身為父母還是要保持自在的狀態,唯有自己也自在與從容的生活著,才能讓孩子也如此的活出自己的人生。

<與本集相關的訪談主題回顧>
親子音樂製作人老母的故事,謝欣芷

客語老母的故事,林鈺婷

女科技人老母的故事,洪文玲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