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學習老母的故事,Grace

by 海倫

Grace,弘光科技⼤學護理學系畢業,⼀路直升護理專科卻因為對語⾔有興趣⽽到英語學校⼯作,婚後移居東京,跟印尼華僑的先⽣與兩個孩子在東京⽣活了11年,家中融合了三種文化,在⼦女的早期教育過程裡,經歷了無數次的抉擇,2020年世界疫情爆發後,為了尋找孩⼦學習華語的資源,創辦了 TentenKid華語線上學習。⾃此全職太太⾓⾊180度⼤轉彎的成了華語教育推廣的主理⼈,展開了⼀場如火箭般的教育新創之路。


|融合三種文化的語言思考
我是台灣人,婚後和印尼華僑老公在日本住了11年,所以孩子從小聽爸爸唱印尼搖籃曲,在家和我用中文溝通,在外用日文交朋友。老大三歲前,在家說中文的比例有九成,但孩子三歲開始要進入全日文的幼兒園,我們開始擔心他對全日文的理解,於是慢慢將中文和日文的比例調整為五比五,同時我也教了他一些日常所需的手語,比如上廁所、喝水,至少讓他能提出基本的生理需求,後來發現,他的語言轉換沒有太多困難,反而是媽媽我要學著如何跟老師使用敬語,甚至也跟孩子一起學習了教科書上沒教的「擬聲詞」,疫情三年,孩子的日文更扎實,雖然寒暑假都會回台灣惡補中文,但只要回到日本就打回原形,這狀況讓我驚覺需要改變,於是TentenKid華語線上學習因此誕生。

|沒有基礎也能學習的華語系統

TentenKid的學習系統主要是以海外家長的角度加上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為設計核心,著重在互動性、多元性與素養教學,同時也開發專屬教學模式,幫助每個孩子打好中文基礎。比如有堂課程主題為海洋教育,我們就將課程分為二到三個等級,慢慢加深議題討論,增加學習的個別性,以引發孩子興趣,所以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也可以學。孩子會從注音符號的韻母開始學習,像一、ㄨ、ㄩ,因為韻母能直接成為字,像「ㄨ」就能成為「烏龜」的「烏」,用圖像和聲音馬上帶入聯想,這樣的學習對孩子來說簡單也容易上手,畢竟這是全新的字體和學習系統,所以無痛學習是很重要的。至於拼音和注音學習的差異主要在於,拼音學習容易造成發音偏誤,雖然對母語是英文的孩子來說學拼音比較簡單,但也因為和第一母語太像,所以念不出正確發音,比如「有」的拼音為「you」,但英文的「你」也是「you」,所以拼音學習者常念不出正確的發音,加上注音的抑揚頓挫很重要,這在拼音系統也不容易表達,所以即使注音較困難,為了學習的正確性,我們還是以注音為基礎展開。

語言學習系統開發最難的部分,在於如何達到個別化設計,同時又讓老師能方便執行。來學習的孩子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從零開始學習中文,第二類是已經有基礎,但要銜接小學課程,第三類是想考華語檢定的孩子,每一類的出發點和時間花費都不同,或許家長可以先思考,希望孩子15歲時的華語程度落在哪。根據調查,大部分住國外的孩子大概十歲會終止華語學習,可能因為課業加重或找到更有趣的興趣,所以如果在家能營造某些說華語的時刻,變成一種儀式感,或是讓孩子看中文漫畫,都是很棒的學習媒介,主要是讓華語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這麼一來,如果未來有需要用到的時刻,這日常紮根的學習成果就會跳出來。

|日本生活的衝擊與養分

日本的美學和四季景色都讓人驚艷,但也有一套需要慢慢理解的生活文化與隱規則。有一回我騎著媽媽腳踏車載著邊吃早餐的孩子上學,等紅綠燈時被路人提醒早餐應該在家吃完,又或者是沒有媽媽們會在晚上七到十點推著嬰兒車搭電車,因為那正值下班時間,擁擠的電車車箱中出現娃娃車會帶來的異樣眼光,都讓媽媽感受到不被理解,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文化衝擊,但也同時讓我長出對於異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另一方面,日本生活卻也處處是細節,他們的設計思維都是細心的為他人著想,這養分深植我心中,甚至也反映在我們的教學設計與網站設計上。

<與本集相關的訪談主題回顧>

(1) 沖繩記者老母的故事,吳俐君(https://reurl.cc/QXQEK0

(2) 倫敦習作簿全職老母的故事,Ting(https://reurl.cc/y7VvV6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