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技二姐|洪筱玲博士 Hsiao-Ling Hung, Ph.D.
二姐擁有近三十年的生技製藥研發經驗,目前是製藥法規顧問,為美國和台灣的生技製藥公司提供發展策略和授權交易建議。她在台美生技協會擔任理事超過六年,現任會長,致力於指導台灣生技青年。自2022年起,參與台灣新藥發展聯盟,為台灣公司提供培訓和建議。
二姐曾任美國安博生物法規事務和質量保證資深副總裁,並在必治妥施貴寶公司和強生製藥公司擔任重要法規職位,成功主導多個藥物的全球註冊策略。她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技術學系,並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退休生技二姐的起心動念
來到美國已經35年了,大概一個半月前我開始經營粉專『退休生技二姐』,主要是想分享我在製藥業的工作經驗。我退休大約一年半,這段時間我開始幫助在美國的台灣生技人,聽取他們在職場或是生活上的困難,並且協助解決問題。過程中,我意識到如果將這些經驗寫下來可能會造福更多人,也就開始起了粉專經營的契機。
生物科技產業中的製藥研發與合規挑戰
我熟悉的主要是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主要是運用生物技術開發出對人體有用的產品,這領域涵蓋農業、動物、人、製藥或醫材,我的經驗主要偏向製藥產業,想像一下,人在面臨不同疾病時,可能會使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和細胞治療,用以預防或治療各種疾病。在這過程中,分子生物學家和其他醫學專家就必須先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療策略。
一開始疾病了解來源,主要從學術中心或大型醫院,從醫生提供的病人檢體、血液、或組織細胞來做實驗,定義基因序列,找出和正常人的差異,透過這些資訊判斷為因或果,基因分離出來後重新以動物模型實驗,看這樣的突變是否有機會再製成疾病上的樣貌,之後再設計成抗體或小分子,所以分子生物學家基本上從學術開始,要跟醫生與各種專業的人合作,有人擅長細胞科學、有人擅長動物實驗模型、人的檢體或是法規策略。以上都還只是發明階段。
接下來,藥廠要開發成藥,要造福病人就需要透過製藥法規策略專家和公司各部門討論,整合公司資訊,代表公司與監管機關談判,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監管機關說明這藥物是有效又安全的,監管機關才會放行讓藥物上市。
跨越兩地的專業探索:從台灣到美國的製藥之路
我的職涯其實走了很多冤枉路,從台灣醫技系畢業後,來美國攻讀病理博士學位,聽從指導教授建議,乖乖做了6年的學術工作,主要負責臨床前的開發,也就是分子生物學家在做的事,後來因為景氣關係導致我中年失業,過程中才思考除了科學家之外的出入可能,也是為了五斗米折腰才被迫中年轉職。
也因為這樣才又重回學校上法規的相關碩士,再透過同學介紹到法規相關工作領域。雖然前面不太順利,但進入法規工作之後也就如魚得水,和科學家相比,願意念法規的人相對少,法規更重應用性,才能有效與監管機關溝通,進而發展成上市的藥品。
我當科學家時不太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但成為法規策略專家後就需要常帶領團隊或代表上層到監管機關開會,自信與說服力就相對重要。我幸運得到貴人賞識,即使43歲才進入藥廠,但因為對方看中我的潛力與提拔,讓我一路高昇,但我也擅長轉念,從失業的科學家改善自身不足甚至改變價值觀也幫助我得到了正向的回饋。
從職場到家庭,再到自我價值的發現
因為比他人晚20年入職場,所以我工時很長,常常回家後還需要花時間彌補不足,但幸運的遇到了神隊友,婚姻前半都是先生在賺錢同時也願意分擔家務,更疼孩子,所以我在家中的價值就不是能不能賺錢這樣的定義,但婚姻後半基本上就是我在賺錢,畢竟如果兩個人同時野心都大時在家庭經營就會相對困難,所以我們配合得很好,他對於職場穩定的追求反而讓我有做女強人的條件。
我最後一份工作壓力大,常出差也代表公司談判,當時的我常頭痛,後來發現是腦膜瘤,開刀後住了兩週的加護病房,我慶幸自己在57歲才發生這事,畢竟小孩都長大了,而且生病讓我更決定活在當下,思考的就是人生有什麼剩餘價值能協助他人。
從退休生技二姐的故事中看到的職業轉變和家庭平衡
我的職涯走過許多曲折,從台灣攻讀醫技學位到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然後經歷失業後的轉職,最終成為法規策略專家。婚姻中,我和丈夫相互扶持,共同分擔家務與工作壓力。在退休前,我遭遇到健康問題,但這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並思考自己如何能為他人帶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