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溝通 | 羅怡君
政大新聞學系畢業,台科大企管碩士,曾任職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臺灣子公司,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從事媒體公關12年,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於是辭掉工作,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
出版「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等書籍,專欄與作品遍及鳴人堂、女人迷、親子天下、翻轉教育、未來Family數位專欄…等媒體平台。怡君同時也是活動主持人與Podcaster,因為熱愛閱讀更積極推廣閱讀,創辦《Home Page首頁讀書館》閱讀推廣空間與小學生的閱讀素養讀書會。
該如何引導孩子找到志向? 當我和孩子討論未來的方向,他卻只會跟我說不知道? 孩子獨當一面的能力要如何訓練? 我們到底該如何和孩子好好溝通呢?
以上有關親子溝通的問題,想必身為父母的讀者都能夠感同身受。本集我們邀請到怡君來為大家解答! 從「什麼是親職溝通」一同探討親子間溝通的本質,再帶大家了解溝通中的盲點,並透過怡君和孩子互動的日常和大家一起解鎖各式問題。最後於QA環節,我們更藉由怡君的求學歷程與各位家長、同學們分享「新聞系」和「企管所」的所學與所用,與在學生時期最該培養的3種能力。
以下為訪談精彩節錄,更詳盡的內容歡迎至各大平台收聽<行行出老母>,並在文章底下與我們討論。
| 什麼是親職溝通? 溝通有一定的SOP嗎?
大部分人對這個職業的想像是: 哇!妳教小孩一定很有一套、妳應該有很多方法可以讓我有效率的去打怪、把我帶小孩的困擾很快的解決。這個大概是溝通角色被賦予的期待,但是我對自己這個角色的想像,反而是更懂得怎麼去「了解一個生命」。
市面上有些有關親職溝通的文章是很「實用派」的,會列出步驟、歸納出SOP,希望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另一部分則是和我一樣比較朝「質」的方面發展,我們不期待孩子很快地有什麼改變,而是讓孩子學會成為一個主體、不再只是配合我們。即使要花很大的力氣、繞很遠的路,我們願意去從很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哲理,或者是孩子發展的原理,從那邊開始當作源頭探索。
| 父母該不該當孩子的朋友? 溝通中最常見的盲點?
在溝通面向上: 「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這句話或許有些被誤解,這應該是指我們有「傾聽的能力」,願意將孩子當作個體尊重。我認為「父母就是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領航者;有些父母可能覺得「權威」是一種壓迫,為了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就急著丟棄了權威;但權威並不是壓迫,當這個領航者沒有了權威,孩子沒有了安全感、相信的感覺,這個很重要的領導角色就不見了。
孩子不會缺少朋友的,我們也不可能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因為我們會放不下的跟朋友會放不下的根本就不一樣。另外,越能幹的爸爸媽媽就是要越要閉上嘴巴,不要老是一直想給意見、想要幫忙;要把自己的雙手綁起來,當孩子呼喊我們、需要我們協助的時候再出場就可以了。
| 如何與孩子談職涯發展、如何引導呢?
現在有些學校招生很喜歡說: 畢業之後可以保證直接就業、進到某個企業,但我認為這樣會限制了孩子對職涯的想像。每個現代人的需求跟以後人的需求也會不太一樣,屆時就會出現新的職業;所以我從不問我的孩子以後想做什麼,因為他回答的一定會是現有的,而他目前也只能先這樣子去想像。
在與孩子討論的過程,我們難免會用現在的職業做基礎的想像,但家長千萬不要自己失心瘋。例如當孩子說想要成為一名設計師,就開始瘋狂的搜尋相關的培育資源。我們實際該想的是他「為什麼喜歡設計師」,他喜歡這裡面的什麼「元素」;這個元素或許在其他行業裡面有,那麼這些行業可能就是孩子的選項。所以職涯規劃是專注的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去了解自己,只要能夠讓孩子從事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自我實現、可以兼口飯吃,不就都是工作嗎?
| 在不同職場中的心路歷程和目前親職的呼應
曾經在某個職場時覺得我的個性一直沒有受到賞識,有些人認為我很急,做事的節奏會造成大家的壓力。但後來轉換到了電視台,我的個性在這個產業如魚得水;這段時間也是我人生中覺得最輕鬆愜意、爽快的,有種終於體會到「找到適合的職場」的感覺。
回過頭來在我的育兒生活,或是現在人生的信念當中,我就會希望我的孩子能主動去搜尋、嘗試碰撞,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環境,而不是等環境來找他。世界如此大,一定會有最適合的方法,只是還沒有找到而已;抱持這樣的信念就會覺得這一切都只是「路過的過程」,我只是要去找那個最終最適合的。
| 就讀新聞系和企管所的原因、培育出的能力有哪些?
當初選新聞系是和我的人格特質有關,我對人很感興趣,我從小到大也都很喜歡講話,上台發表不曾有恐懼感。但是唸到大三的時候,我就確定自己不想當記者,然後開始思考這一個興趣跟這一份技能還有什麼發展的可能。後來幫助我做選擇的核心概念是: 選擇可以讓我未來有更多選擇的路,而當時很明顯的答案就是去企管所。
新聞系和企管所對我來說是「通才教育」。新聞系給我的訓練是現在任何一個人都會需要的,例如撰寫文字的能力、下標題抓重點或者是怎麼樣訪談,也就是知道怎麼「互動」。當時唸新聞系時我也挺愉快,因為它也一直不斷在進化,探討跟人之間的各種接觸如何更深入。企管是則教會我怎麼在自由經濟社會裡生存,為我建立了關於現今資本社會運作的基本概念。
| 學生在求學階段最需要學會的3件事?
我認為是: 有自制力、有同理心並且了解自己。擁有同理心是可以讓自己幸福一輩子、追求到幸福快樂的。我們每天都跟別人應對,當我們有了同理心之後,比較會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很友善,不會老是覺得人生很不順,反而能夠好好享受這個世界。
再來就是不斷更新和自我的對話、看重自己。這並不是指把自己放大到別人的眼中,而是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面是有價值的,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會對別人產生正向的影響。以上是我認為在學生階段、沒有工作紛擾的這些餘裕時間內,值得慢慢培養起來的三件事。
<關於本集的更多資訊寶藏包>
臉書
(1) 羅怡君 – 孩子教我們的事
(2) Home Page 首頁讀書館
(3)愛,我的內向小孩
書籍連結
(1)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2) 世界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行行出老母: 延伸訪談回顧
(4)獨立書店老母,嘿媽
(5)門拓老母的故事,董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