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科畢業,先後進入幼稚園與幼兒園服務,婚後8年在家陪伴三個孩子學習,直到孩子上小學,才在靈糧堂開始詩琴工作並再度回到安親班職場,並轉職成為專業才藝老師。
重回職場的第一份工作是安親補習班老師,她相當熱愛,因為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們上下課。孩子們漸漸長大才轉行做才藝教學,同時教授直排輪、烏克麗麗、非洲鼓、太鼓、口風琴、原住民舞蹈、幼兒舞蹈、廣場舞、肢體動覺、體適能、樂齡音樂學習、幼兒音樂啟蒙,也擅長原住民文化祭典歌謠、更擅長營火晚會、團康甚至甚至婚宴、落成等活動主持,在惠玲心中沒有不可能的事!
鋼琴課、直排輪課、烹飪課、圍棋課⋯課,無論是小朋友、青少年甚至是大人們一生中或許都上過幾堂「才藝課」。但是在才藝課的背後,規劃整體課程的「才藝老師」是怎麼養成的呢?他們在學藝的路上又會碰到怎樣的困難呢?
本集我們邀請了十項全能的才藝老母—惠玲,身為一位才藝老師,她教授的才藝可是超過十項之多,幾乎樣樣都難不倒她。然而才藝老師是惠玲在婚後才轉換的跑道,為了能夠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她克服了種種的復職困難,秉持喜歡和孩子接觸的熱忱一路走到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惠玲的故事,也聽聽惠玲對於「學才藝」這件事的想法,父母可以怎麼帶孩子學才藝,而學生們又該用何種心態學習才藝呢?
| 轉職的心路歷程是怎麼樣的?在過程中思考了什麼問題?
在結婚之前我是一位幼稚園老師,我很享受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光,工作也很精彩豐富;在結婚後因為生小孩、帶小孩,就先把工作辭掉,一晃眼我有了3個孩子,也在家帶了他們8年,但是當我想要回去職場時卻發現自己跟不上,更因為需要常常處理家務,在復職上並不太順利,我就開始思考該怎麼面對這樣的事情。
後來成為才藝老師是因為「時間彈性」,不過我剛進來的時候其實不太習慣,因為以往都是有「打卡上下班、固定薪水」,但是才藝學習是一片很大的江湖,有開班授課才會有收入,如果不時刻精進自己,就很容易被取代,這也成為我在復職後的課題之一。
| 成為才藝老師之前必須建立的自我觀念有哪些?
不怕挫折、願意嘗試、持續學習和改變都是成為才藝老師需要的特質,我覺得才藝是很活的,沒有固定的公式或一定的SOP。我自己的教授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孩子適性學習、開心學習」是我很看重的;我認為我的角色是「啟蒙」學生對學習的熱忱,所以實際帶著孩子操作,對我來說比一直教理論還重要。
在求學歷程中,我從家政科再到幼保科,當中學習了發展心理學,教學方法和教具設計和使用等等,縱使有相關學習經驗,當真正的踏入職場,挑戰才開始;這也是為何不斷的「實際操作」,從教學中反思每一個設計環節、學生回饋是很必要的事情,讓自己不會只是學個皮毛,要能想方設法去突破、去學、去請教,把最好的課程呈現出來。
| 在教授才藝有遇過什麼挫折嗎? 為何妳會一直學習不同才藝?
如果我只有一項才能的話,學校就只能用我這一項才能,為了讓自己能夠不被取代,我學了很多不同的才藝,有很多我幾乎沒有接觸過,所以造成剛開始的挫折,但是反覆練習、花自己額外的時間去進修,我就持續的在進步、進化。
我一直堅持一個信念: 「生活會有意外也有驚喜,累的時候再堅持一下,痛苦的時候再忍一回;如果怕苦就不要來挑戰,如果願意做下去就讓自己好好拚一回。」
新的挑戰總是會不斷迎面撲來,我曾負責教傳統祭典、歌謠的表演,這個需要大量的研究,講究各個細節的正確性;也有學校請我教烏克麗麗,我更是從頭學起,根據年齡層的不同調整課程設計。曾經備課的壓力會讓我晚上睡不著,但走到了今天我除了靠努力,也靠自己的信念堅持下去。
| 父母帶著孩子學習才藝,抱持哪種心態及態度才是健康的?
我覺得爸爸媽媽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先讓他喜歡這件事、這個老師和環境;如果孩子沒有興趣,我們可以先觀察看看,如果一個月、三個月甚至一年過後仍然沒有進步或改變,就放手。學習才藝事實上也很講究「天分」,有天分就加強,沒天分就再尋找別的領域學習就好啦,不需要因此和孩子的關係變差。
對於我的三個孩子,我希望他們可以自由發展,在讀書之外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像是老大他喜歡跳舞,我讓他去學他也很認真,當他遇到瓶頸的時候,我頂多會跟他講說「那就不要啦」,但後面會補問一句「決定放棄以後會不會後悔? 」如果你選擇繼續,就要有一個態度,試到自己精疲力盡、用上所有方法,那樣才是努力的最高境界。
| 難忘的教學經驗,得過的讚美是什麼呢?
一位校長他跟我說「我每次給妳的任務妳都可以完成得很好,那我們下學期想要發展舞蹈,可不可以請妳來教? 」當時因為驚訝我的眼睛是睜得很大的。但是做為一位才藝老師,我不怕困難、有接受挑戰的勇氣,所以就接下了。
後來我們帶孩子到中國表演,回來後整個團體的感覺都不一樣了,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帶孩子接觸更大的場面,主辦方也認為我們的學生表現得很好,這個經驗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肯定。我把這份自信運用在往後的教學,也曾經幫老人幹事上課,用輕度的彈力繩運動幫長者提升肌力,他們也對自己「腳變得很有力氣」感到很開心,而能夠得到這樣的反饋,總讓我覺得心靈很富足、那些學習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