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夢教育創辦人的故事, 許匡毅 Curry

by Alison Tsai

啟夢教育 | 許匡毅 Curry

台南二中全校第二名畢業,卻因為對系所探索的不完全而選到了讓他懊悔四年的大學科系。為了讓未來高中生不再犯跟自己一樣的錯誤,因而攻讀台師大教育政策研究所,轉戰教育圈,致力於透過「系統化科系探索」讓每一位高中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系。​2017年創辦啟夢教育,希望解決台灣選錯科系的問題。

你知道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選錯科系嗎? 而一年當中,選錯科系的發生次數居然有6萬次。 有人說: 大學科系只是決定自己的課表長得如何啦! 但如果能及早投入真正適合的領域,是否會引領自己走向另一番人生呢?

本集我們邀請到許匡毅(以下稱Curry),從自己曾經的痛點出發帶大家回到填寫志願的那天,就讀化學系的那年,以及當時沒有好好探索科系的自己;期望能帶給每位高中生、家長們一點關於科系探索、職涯探索的方向以及想法,並介紹「啟夢教育」如何帶領莘莘學子們抽絲剝繭,找到心之所向。

以下為訪談精彩節錄,更詳盡的內容歡迎至各大平台收聽<行行出老母>,並在文章底下與我們討論。

| 為何會認為自己選錯科系呢? 在填選志願之前有做過相關探索嗎? 

我高中的化學成績很好,甚至拿過單科全校第一名,所以我就覺得既然考得好,學起來有興趣、有成就感,就想往化學系發展。但是到化學系後才發現「天啊! 我根本選錯科系」,還因此迷惘,得了輕度憂鬱症。

當時我自認為大學化學應該就是高中的延伸,認為成績好就是適合,所以沒有做更多功課或探索。入學後我很訝異,明明是在學自己很有興趣的領域,上課卻會頻頻打瞌睡,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現在回顧過去,我會提醒自己成績固然重要,但一定也要撥點時間來探索科系、了解自己的興趣、想要朝向的職業方向。

| 啟夢如何引導學生找到心之所向? 

我們主要帶學生從「求廣、求深、求透」這三個階段達成。整個過程就和交男女朋友有些相似,先廣闊的看看不一樣的對象,經過深入了解優缺點後做選擇,再試著交往看看是不是真的很適合。套用在學生上就是幫助學生「打開眼界」、接觸認識更多科系,了解科系的「美麗與哀愁」以及藉由我們開發的「五個選科系標準」讓同學評估自己的合適程度。

整體而言,更深入的探討科系、職業的「實際面貌」是這個階段的任務,而最後提到的五個步驟分別如下,正在閱讀的你也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1.對這個領域是不是真的有熱忱。

2. 有沒有相對應的能力 。

3. 自己是否關心這個領域發生的事情 。

4. 個性是否適合這個領域 。

5. 這個科系的生活樣貌、薪資待遇,你是否可以接受。

| 在帶活動中有印象深刻的經驗嗎? 啟夢如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隱藏能力? 

我曾經遇過一個學員,他覺得自己在營隊中似乎沒有收穫,有些敵意的刻意詢問每天上課的重點到底在哪;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只是很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能夠與他深入聊聊一些想法。我後來花了許多時間和他聊聊,了解到他有一個初衷,也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被課業、升學壓力或社會期待取代了這個夢想。聊完之後,很幸運的幫助他撥雲見日、重新找回他的初心和前進動力。

在營隊中我們有一個活動叫「隱形元素」。透過帶領學生剖析日常喜歡的事,找到自己真正的核心特質,往往我們就能把自己能力連上對應的領域或職業;確定要往哪個方向前進後,其實也不需要等到大學階段才開始做,現在就可以去做相關的學習和練習。

| 在成大化學系與台師大教育政策研究所的經歷和收穫 ? 

操作化學實驗過程中的精神與思路,影響了我人生的後半部。實驗中總是會有成功和失敗,這時我就會思考是哪一個步驟出錯了,而改正哪個步驟會讓成果更好;這有點像我在創業的時候,無論事情的成與敗,我都會追根究柢、將步驟拆開檢討。能夠科學化的找到出錯的原因,是我從化學系中獲得很有幫助一個技能。

學習教育政策則是啟發自大學當家教的經驗。當初在家教的時候是我整周能量最高、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我漸漸也發現自己對教育真的有熱忱。後來在看見雜誌報導教育的行政、評鑑,政策制度等議題時,當下就覺得台灣有很多很棒的老師,為什麼教育政策似乎在扯老師後腿? 所以就想要跳進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在研究所我們主要學習教育行政和政策,各個教育部門怎麼分工、政策怎麼訂定。因為是學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儘管學習、閱讀的量很大,每一天都還是很期待上課,再累還是很開心的學下去。

| 對於台灣教育發展、108課綱的看法?  請問 Curry 認為學生通常遇到什麼問題? 

108課綱就像是「打開鳥籠的門」,現在有很多讓高中生探索和體驗的機會,但是會意識到科系探索、職業探索很重要的學生還是鳳毛麟角;有些則可能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怎麼循序漸進去找尋。的確教育制度有越來越好,但在實質上的變化還需要一點時間,目前仍需要有人去帶動、提醒高中生。

如果「終有一天都要飛翔的話,為什麼不早點開始練習試飛?」,所以在學生時期應該學會「探索自己適合的方向」,並將這件事情做好做滿。

很多學生也常問我,什麼是找到喜歡的領域? 又該如何定義自己不喜歡的領域? 我認為,喜歡的領域就是無論再累、再辛苦,依然是甘之如飴;反之你可能是常常感到厭煩、每天都很期待下班。所以找到熱忱極其重要,當對於該領域沒有興趣,只是考慮了收入,是很難把一件事做得出色的,不只會學得很痛苦、更無法深入學習,在職場上也會難以發揮。

| 母親與家人對自己的影響是如何呢? 

我媽媽在我小時候因病過世了,是爸爸、爺爺奶奶拉拔我長大,所以比較像是爸爸和奶奶擔任母親的角色。他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了我「尊重」、「陪伴」和「不批判」;他們尊重我做的任何選擇,即便在大學、職場中有不如意的時刻,他們仍在一路上陪伴我走過風風雨雨,雖然只是默默的,但卻是我人生中很棒的後盾。

從很小就沒有母親的我,雖然不大清楚母親的角色該是如何,但家人們總是給與我溫暖的陪伴;即使我在創業的路上承受著各種大小的風險,以及初期不穩定的薪水,但我完全不會在家人的面相感受到壓力。這種和善和溫暖的力量就成為我想要帶給大家的,希望能把這種感覺也帶給我接觸到的每位學生。

<關於本集的更多資訊寶藏包>

關於啟夢

(1) 啟夢教育 (官網)

(2) 啟夢教育 (臉書)

(3) 啟夢2022科系探索夏令營

高中生生涯探索資源

(1) 大學問 – 大學升學資訊和教育趨勢報導

(2) ColleGo! –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3) IOH –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4) 高中生資訊網 – 最懂你的108課綱資訊網站

(5) EZ學習歷程 – 30分鐘打造你的學習歷程

行行出老母: 延伸訪談回顧

(1) 高中資訊網創辦人的故事,許云澤

(2) 直覺職掘共同創辦人的故事,賴予亭

(3) IOH平台創辦人的故事,莊智超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