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鮮享Sunshine專業肉品分切廠技術長,過去遠赴澳洲Midfield Meat Factory解牛,工作達兩年時間,從最基礎的「推牛」工作,升至「刀手」(Slicer),最後擔任「剃骨手」(Boner)。
能在兩分半鐘內拆解一隻全雞,將全雞分切成35個產品部位,至於傳說中的「布袋雞」也只需花上10分鐘。Sam也曾在台灣宜蘭、雲林等地學習豬肉分切半年多,致力於透過提升各種分切技巧來提升食材價值。
| 一場大病,讓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踏上分切師的契機
我在26、27歲得了大腸癌第三期,那時候我用半年的時間做了12次化療,再站起來之後,我對生活的心態整個改變了,更完全打破了我以前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想法的狀況。後來剛好有朋友說他在澳洲做不錯,問我要不要一起去,而我本身很嚮往國外的生活,辦好簽證後就毅然決然地出發了。
我在澳洲打工度假是在「牛肉分切廠」工作,有聽說那邊的工不太好等,所以我大概早上4點半、5點就在肉場的辦公室等,過程就好像是在選豬仔一樣(哈哈),很幸運的是在一進去就挑到我了,不過因為路途舟車勞頓,剛開始的確是忐忑不安,有種夢魘正要開始的感覺。
| 半路出家的分切師: 在澳洲成為分切師的歷程
在這邊工作很特別、很有趣的是,我們沒有經過訓練就直接上場,我自己也沒有對於肉品有深度的工作經驗,但他們會讓我們不斷在錯誤中找到方向,像是應該從哪邊下刀,怎麼判斷切的位置。犯錯了是會被念啦,但是我臉皮比較厚,所以我不會怕,繼續把我該學好的學起來。
「推牛」是我們首要接觸的工作,把處理過的牛推到「解僵室」讓肉品軟化。因為一頭牛大概是300-500公斤,在推的過程會很像在重訓,我還因為剛開始去不懂可以將推牛的軌道上油,讓我的工作日常變得很像地獄,差點還想在第一個星期就放棄,還好經過領導的提醒我恍然大悟,將軌道上了油,原本地獄般的過程就瞬間變得和天堂一樣了。
| 把專業知識用白話文教給你聽: Sam 的工作日常
分切師除了處理肉品以外,還會從事「教學」的工作。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是比較即興、輕鬆的,在我的觀念中「基本大綱」、「專業知識」、「結構理論」的掌握是我更在乎的,用什麼風格去教對我來說差別不會太大;我主要會關心每個學員在課堂上的情形,像是他們拿刀、下刀的方式有沒有對,預防大家因為一心想要切肉,而不小心傷了自己。
有很多人問說,當了分切師會不會看到人就反射為屠體,這倒是不會啦,但我會常常用人身上的構造,和學員比喻解釋在牛體身上的關節、縫隙等等,有時候在課堂上還會有一些幽默,讓課堂上起來有收穫、又開心。
| 分切師 vs 傳統屠宰: 兩者有何差異? 分切師的特質?
除了對於肉、結構上的知識,分切師還需要把知識「教」給大眾的技能。一開始要和朋友和陌生人解釋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其實曾帶著一種不自信,覺得大家對我們只停留在「會切肉」的印象,但是漸漸有人真的願意花錢來上課、我也在教學中獲得回饋後,我開始發現這個產業的價值和市場的需求。
除了教學以外,我覺得分切師是願意思考、把知識發芽、散播出去的一群人。肉品的分切來到這邊其實已經11年,我曾經遇過很厲害老師,我跟他學東西的時候他說: 「就是這樣子啊,你這節奏就是這樣、那樣」,他會做但是不知道怎麼教你。這開始讓我思考,如何把一個東西量化,讓大家「知道怎麼做」,而不是靠身體記憶;所以我教東西都是從結構上起步,學會之後就可以去創造。
| 投入時間創新與量化: 成為一位分切技術長要素
我在了解結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創造」,打造市面上沒有的東西;當時公司也給我一個方向,希望我去做有別於其他廠的產品,那我就投入更多的心力和時間去創新和量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也正是量化、把SOP和過程制定出來,當中也克服不少問題。
後來因為那些花下去的時間,改良後的產品煥然一新,我們把烹飪上很難掌握的棒棒腿,運用分切的技術把它「展開」變成「排」,烹飪過程縮短了,煮過之後還會縮成一個愛心,不僅讓客群買單也解決原本庫存爆倉的問題,做到有些供不應求。所以我覺得能成為技術長,就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想法去做,並且有能力解決問題、把價值呈現出來。
|「學習」就是做好一位分切師的關鍵: 可以怎麼成為一位分切師? 台灣在分切產業上的課題?
現在想要投入分切師其實不難,「肯學」就能掌握到之中的技巧和精髓;但是把這個行業架構成符合現代產業趨勢的樣子,讓年輕人對這行能有所期待、可以接受也是很重要的。想要了解分切、做分切,也未必一定要完全投入在分切師,你可以是從廚師然後斜槓到分切師,懂得分切的技術並運用在料理上,去打造自己想要的東西。
目前國外的分切產業已經實行很久了、發展得頗健全,在台灣比較像是剛起步;我期待可以發展出學校、機構之類的單位,讓大家可以更了解、認同這個行業。我在台灣也有開課,除了教學外陸續也啟動「認證」計畫,讓大家在學習後有證書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來上課的族群很多元畫了,有深入到家庭的感覺、反饋也非常不錯;有些人會去美式賣場買原肉回家切,所以希望了解能怎麼切、怎麼煮,有這樣的現象讓我覺得非常不錯,更期待這個產業未來可以創造的突破。
< 關於本集的更多資訊寶藏包 >
行行出老母延伸訪談
(1) 紅酒老母的故事,Dennis
(2) 甜點老母的故事,小多
(3) 飲食文化研究者的故事,徐仲
更多關於Sam的資訊
(1) 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
(2) 山姆大叔專業分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