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學英文老母的故事,Sandy采聿老師

by

主修英文

我大學的時候唸外文系主修英文,剛畢業的時候,進到補習班工作,但這間補習班很特別,同時也有出版兒童英文故事的雜誌,我主要負責雜誌翻譯和編輯,所以一開始接觸的工作領域,就是小朋友的英文讀物,同時也要製作雜誌附上的 CD ,因為公司也經營幼稚園,所以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很多小朋友相處,講故事也講了超過十年,再加上補習班也會把雜誌裡的部分內容放上電台做些公益的兒童英文節目,或許是這些累積幫我奠定了許多自己製作節目的基礎。

兒童英語雜誌與電台節目經驗

電台節目的對象是一般的小朋友,這是和補習班不同的族群,因為族群不同,相對我製作的節目類型就會比較廣泛,其實這也給了我很多不同的回饋,一開始會有壓力,但也會促使我,想把故事講更好,或者是說,口條練的更順,抑或是,當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更仔細去思考,要用什麼麼樣的教學方式,去講述一個小朋友不熟悉的語言,同時又要帶出故事和教英文,要如何去拿捏平衡。

在兒童英語雜誌擔任主編的時候,因為規模不大,所以工作內容含括大大小小的事。基本上這本雜誌是以故事為主,裡面的故事都是由外籍老師編輯,但是外籍老師在編故事的時候,可能他心中想像的對象是母語人士的小孩,我就必須把這些故事做些改變與修正,比方說,選字、句型……等等,把內容修改成比較適合台灣學生程度的內容。另外,寫故事也不是很容易的,比方說,一篇故事適合母語大班程度,但可能對台灣大班的小孩來講,就會太難,但如果給三年級的小孩的話,對他們而言,可能程度剛剛好但內容又太幼稚了,所以我的工作就要去平衡這一切。雖然如此,即使不同國家的小孩不同文化背景,但基本上小孩會關心的主題都是類似的,是比較生活比較情緒的……。

推廣兒童英文的過程,最大的難處可能在於很多家長期望短時間見到某種學習的成效,比如聽三個月就可以跟外國人流利對話之類的,想達到某一種功效,但聽故事其實是一個自然培養的過程,比較重要的是要對英文感到熟悉和不害怕,並落實在生活中,學習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是跑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短跑。

聽故事學英文Podcast節目

會開始做Podcast節目,其實一場美麗的意外,因為我剛好想在工作上做一個轉換,我從大學畢業之後,到現在已經十二年的時間,都在同一間公司上班。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目前唯一的一份工作,我真的蠻想要做一點改變,剛好有人跟我介紹一些Podcast節目,我覺得蠻有趣,聽了大概一兩個禮拜之後,我就想,反正自己平常就有為自己孩子說英文故事,不然也就來Podcast講講故事好了,一開始只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上線幾集之後發現好像真的有人在聽,我就不敢怠惰。當然也是之前工作的經驗累積,為我做了些預備,所以今天當我開始製作Podcast,就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

至於彈烏克麗麗,是因為從小就學習鋼琴,開始做Podcast節目之後,有一天,我想要給兒子買個簡單的樂器,讓他可以開始玩,不知道為什麼就變成我自己在彈,進而開始喜歡上這個樂器,當然也應用在說故事上,因為對小朋友來說,音樂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感受,再來,因為我講的英文故事,畢竟對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比較不熟悉的語言,得靠很多其他的東西來輔助,來跟孩子拉近距離,讓他覺得英文不會很有距離,很遙遠或是很可怕的感覺。

其實我覺得小朋友學英文這件事情,真的是蠻需要鼓勵的,要給他一個安心舒服的環境。不要讓他們覺得,是要考試,背書,孩子就會比較想學。當然每個家庭狀況都不同,不論是去圖書館借英文書,或是收聽Podcast,只要我們把我們手中所有的資源盡量的提供孩子,長久陪伴就可以看到成果。

“聽故事學英文”Sandy采聿老師

采聿老師擔任兒童英文雜誌的主編超過10年,曾於古典音樂台、太陽電台、ICRT電台、彰化教育廣播電台製播兒童英文廣播節目。當媽媽後,從孩子五個月大就開始每天進行親子共讀,至今從不間斷。希望將這幾千個說故事的美好時光,跟更多小朋友分享。節目內容有原創故事、好聽的Silly Songs、適合孩子的雙語新聞,加上小跟班Eno童音獻聲,幫助小朋友降低對英文的恐懼,拉近孩子跟英文之間的距離,讓學習變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目前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行行出老母》Podcast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howlaomu​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