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奕佳 Stephanie,永豐餘生技 GREEN & SAFE 品牌的幕後推手,推動 Farm to Table「從產地到餐桌」運動及推廣有機農產品。相信「三生」也就是所謂的生活、生態、生產可以巧妙的和諧共存。旗下品牌有「齊民市集有機鍋物」,從產地到餐桌讓真食物更有好味道。「農人餐桌親子餐廳」,呈現食材的原形、原味給小朋友。以及「山海樓手工台菜餐廳」,希望用心對待土地,記錄生活。
| 真食物,更有好味道: 有機食品背後的故事與理念
起初踏入這個行業是因為對於健康、對於環境的關心。「真食物」主要是反思現今市場中「假食物」的出現,我們致力提供「環保、無添加」的食物;更有「好味道」,則是希望打破大家對有機「不好吃、一定不是美食」的既定印象,所以在開發商品的時候,讓它比一般的食物更好吃是我們的研發重點。
「季節感」其實也是農產品、有機商品的特色,我們會每一季根據商品的供應量做促銷,舉凡魚季、秋天的栗子、銅鑼的有機菊花,還有一年只出現兩周的特殊作物等;透過如此不停地在教育客人要期待什麼,呈現出另一翻「儀式感」,這點也很受到客人們青睞。
| 不僅要有理想,更要有毅力和務實的想法: 從事有機食品行業的眉眉角角
對我來說,有機食品行業是串聯友善環境、經營可持續的農業,並在想要得到健康、真食物的消費者之間作為一座橋梁。所以從事有機食品開發,目的就是提供消費者環保又健康的食物。
有機在大家眼中或許是很「理想性」的行業,但是有「毅力」並能夠「務實」思考、把事情做好也同樣重要。產品要標示「有機」必須擁有「有機認證」,如一片田要轉型成有機,花費的時間可以用年計算;在銷售上如何吸引消費者,如何培養客戶,如何從價格以外的地方突現產品的價值,都需要長時間的作戰。在開發、轉型的期間,支撐著產業的是良好的財務規劃、適合農友和商家的方案,才能確實幫助到有意轉型的農民,也讓客人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產品。
| 最終還是要回到市場需求: 理想和商業行為的平衡
在實踐理想的同時,成本也需要被把關,但我們更期望做出來的產品是消費者需要、有市場的,所以會回歸根本去了解「消費者在意什麼」。
因應疫情,外送興起的很快,外帶的需求激增,因此外帶的「盒子」變成大家關注的地方,究竟怎麼樣才能方便又減少環境負擔。這個例子到我們這邊,便是開始想如何在減少包材下,兼顧商品的外觀與價值;在家庭套餐方面也反覆設計商品,讓它的湯汁減少一些,可以用一個紙盒就能包好。事實上只要技術在成本容許下,若能達成消費者及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都會盡量更換,讓好的新技術代替舊的,打造雙贏結果。
| 榮獲台灣第一顆「米其林綠星」: 與全台優質農民合作的「山海樓」手工台菜餐廳
山海樓在2021年獲得了米其林綠星,這顆星不只肯定了GREEN & SAFE全體團隊的努力,更讓大家看見我們對於永續和環保的用心。
早些年我們發現,在台灣主要以西式餐廳為主,採用的食材近乎是從國外進口,而主打台菜的高級餐廳更是少見。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台灣其實不只是熱鬧的夜市文化、特色小吃,還有很精彩的農業文化、在地食材,於是山海樓就應運而生。
雖然一開始免不了被質疑,有人認為台菜就不屬於fine dining (精緻餐飲),但我們仍堅持去努力連結台灣在地文化、在地農民與商家,一年四季秉持天然的方式走到今天,希望呈現台菜精緻的面貌,帶大家一同品嚐台灣農業的故事與精彩。
| 從關注業績開啟一天的戰鬥: 有機產品開發團隊的日常
跨部門的合作是工作上的日常,舉凡通路的通順、供應鏈的供貨狀況,以及因應通膨需要調整的產品成本都需要和不同部門協作。
在有這麼多產品、項目下,管理供應商是重要的。有機的行業價格比較不浮動,因為我們都是在年底簽隔年的合約,所有事項都要提前評估完畢,確保屆時可以穩定供貨。舉個例子,在市面上大家可能看到葡萄季有源源不絕的葡萄,然而每一家供應商其實只能供應2周的量,要有持續的貨品,其實仰賴著風險評估、天災防範以及良好的管理。
在這份工作的特性下,也讓我學到與其擔心不可預期的事情,「如何減少風險」才更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發生事情的時候不要顧著抱怨,而是發生了那就當機立斷的去處理。
| 有機事業與母親: 這份工作為親子之間帶來什麼影響?
有小孩以後感覺自己對產品、市場更有同理心了,也會把一些思考帶到親子關係、帶到工作上。作為母親,會希望小孩吃得安全;作為妻子、作為職業婦女會希望商品能為同樣忙碌的客群帶來便利性,並同時兼顧自己所重視的環保。
漸漸的我的孩子也從我的工作中獲得一些影響,無論是價值觀或是行為上皆是。我兒子現在國中了他在學校選做的專題、活動也有這一層的影響,也和我分享說他未來一定要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關於本集的更多資訊寶藏包>
行行出老母: 延伸訪談回顧
(1) 飲食文化研究者的故事,徐仲
(2) 紅酒代理老母的故事,Denise
(3) 呂順興餅舖老母的故事,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