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老母的故事,阿蓉和阿菱

by Naomi

阿蓉,台大職能治療系畢,實踐全台語生活四年,全職飼囝三年,台語親子繪本講師三年。除了平日的臨床職能治療師職業,下班後也是Podcast頻道「牽囡仔ê手 來聽囡仔古」台長。

阿菱 ,台大職能治療系畢,長庚大學職能治療所畢,臨床職能治療師七年,實踐全台語五年,全職飼囝四年,粉專「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主編四年,台語親子繪本講師四年。


|孩子的台語教育,就從最日常的生活開始

阿菱:在我的小孩出生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的孩子一定要會說台語。因為自己從小的生活環境也是以台語為主,像是外婆可以說台語、客語和日語,因此和外婆的溝通也是以台語為主。但當時我的孩子出生時,我也只是有這個想法而已,並沒有真的去實踐。一直到孩子六個月左右,有天當我播放台語歌曲時,我的孩子不僅對台語歌曲有反應,甚至看起來相當開心。因此我把當時的情景錄影下來放到臉書上,並詢問臉書上的友人,要如何才能讓小孩學會台語?當時友人告訴我,「只要和孩子講台語,自然孩子就會台語了呀」,這才讓我茅塞頓開,並開始讓孩子沈浸在台語的學習環境。

阿蓉:因為我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都是以台語或日語溝通為主,因此我的父親也會要求我使用台語和他溝通。在教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偶爾也會使用台語和孩子對話。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學校從來沒有人可以和我用台語對話,當我和孩子用台語交談時,我覺得那是我和孩子私密的親子時間,因此我可以很放心的用台語說話,但當旁邊有其他大人時,我反而會擔心旁人的眼光,擔心旁人會如何評價我的台語是不是說得好?後來第二個孩子出生後,我參加了阿菱推薦的共學團體,共學團裡大家都是全台語溝通,當時團體在討論為何需要和孩子全台語?結論是孩子需要一個沈浸式的學習環境,也就是全台語的環境。若台華混雜,孩子在談話中會傾向選擇平日較常聽到、也較簡單的華語,而非語言複雜度較高的台語,因此也就無法提升孩子的台語能力,因此我也決定讓家中變成全台語的學習環境,在日常生活中,當家中的大人遇到未知的台語詞彙時,也會查字典和孩子一同學習。


|用自己的語言傳遞最真實的情感

阿菱:目前的工作地點在桃園,在桃園可以遇到像是母語是台語或是客語的人。在工作中若遇到較年長的人,我會選擇直接使用台語對話,或是詢問對方說,「我方便說台語嗎?」。若對方表示不會說台語,我才會選擇使用華語對話。比較有趣的時刻是,有些時候當我和能夠使用台語的對象對話時,對方反而會表示,「我們可以用華語對話就好」。這讓我想起我閱讀過一篇文章,文章中說到,當生活中身邊的人使用華語的比例越高,熟捻台語的人也會傾向跟著使用華語,反而覺得說台語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可以在對話中,先以華語為主,在逐漸提高台語的比例,讓對方漸漸的再轉換回台語的語言模式。

阿蓉:我目前工作地點因為在台北萬華區(台語稱作艋舺),當地的長者其實華語和台語都很流利,為了要和他們說台語,也是必須要像阿菱的方法一樣,先在華語中加入一點台語後,再慢慢轉換成全台語的模式。我也從觀察中發現,當這些長者使用台語交談時,會很像切換到另一個頻道,他們的表達會更自然,我也更能夠知道他們的想法。在日常生活的交談中,像是和當地女性長輩請教關於包粽子的私房食譜,也會因為使用台語去描述這些細節而顯得更生動,更有人情味。

除此之外,在全台語的生活環境中,也發生過許多趣事。像是帶孩子到公園時,在和孩子講台語的過程中,也會吸引到其他從來沒接觸過台語的孩子,童言童語的向我們詢問,「你們在說什麼?是法文嗎?還是英文?」。雖是趣味,但多少心中也會有一些感慨,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孩子,卻對於這個台灣的語言感到那麼的陌生。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的影集「斯卡羅」,在將近一百五十年前的台灣,土地上的人們使用了許多種語言,包含排灣族語、英語、客語及閩南語,他們在溝通的時候,也不需要特別再轉換成一個所有人都會的共同語言,而是去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

阿菱:在推動學校內的台語班教育時,也就是讓家庭母語是台語的孩子,有機會可以使用台語學習課堂上的知識,我和阿蓉都會和政府官員表達一個觀念:台灣就像是一個多語花園,每一個獨特的本土語言都像是花園中的盛開花朵,但現在除了華語以外,其他的語言都在凋零中,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這座花園可以再重新活過來。就像阿蓉所說的,即使我們彼此可能都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我們是一起生活在花園中的生命共同體,也可以互相理解,不因語言而有藩籬。


|與孩子一起學習台語,讓我們擁有共同的語言

阿蓉:當時因為台灣的Podcast節目越來越多,但都以華語為主,因此我有了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可以收聽台語Podcast的想法。除了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多一個接觸台語的管道以外,也因為常常遇到其他父母表達,想要和孩子說台語,但孩子不喜歡聽或是父母自己的台語或許也沒這麼流利,因此便想要製作台語節目,讓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收聽、一起討論、一起學習。另外,也是希望推廣使用台語學習知識,讓大家知道,台語不只是閒話家常的語言,也可以是用來討論知識以及學習科學的語言,也才誕生了「牽囡仔ê手 來聽囡仔古」,這個Podcast頻道。

阿菱:另外「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這個臉書粉絲專頁,最初其實是我與幾個母親紀錄台語親子教育日記的地方,我們想要和大家分享與孩子使用台語的日常親子交流是什麼模樣。在過程中也發現,若要分享台語教育的重要性,就要先培養大家對於台語重要性的意識,以及提供工具與資源,讓也想要落實台語教育的父母們,能夠在遇到困難時,快速找到答案。因此在「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上,也可以找到台語字典資源和推薦的親子台語繪本,或者是關於親子台語教育Q&A等,解答父母在台語教育的路上遇到的問題。

|台語老母的心路歷程,台語教育是給孩子的禮物

阿菱:剛開始在講台語時,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感受,一直到了孩子出生,希望我的孩子也可以說台語後,才真正覺得這件事情是重要的,因為我想要我和孩子的對話可以越來越有深度。這些都是累積理解的過程,在學習台語的過程中,我也漸漸理解關於台語這個語言中的思考脈絡,同時也傳承了台語這個語言的根源和精神,同時語言也會隨著時代更迭而成長,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個語言在社會中越來越紮根。我希望孩子們可以看到,我們對於傳承台語所做的努力,可以感受我們的心意,並且也願意和我們一起往這個方向前進。

阿蓉:對我來說,在開始進行台語親子教育後,我的初衷都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出發,希望孩子也可擁有和華語教育相同的權益,包含教育資源和藝文活動等,若沒有,我們就自己創造出同樣的台語環境給孩子。這其實也是我對孩子的一種教育,讓他們看到,我們在實踐台語教育上的堅持與態度。其實也不只台語,我想要給孩子更廣闊的視野,也會教育孩子除了台語、華語,台灣這座島嶼也同樣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語言。因此我的孩子現在小學一年級,他在學校上了阿美族語這堂課,每天都能夠回家開心地和我分享,他學了到了什麼阿美族語的字詞。

阿菱:先前我們創作了親子台語歌曲,除了台語歌曲以外,也開始計畫出親子書,希望能夠藉由音樂、遊戲和閱讀,在自然的情境,讓父母與孩子能夠更順利的進入台語世界。現在這本書《台語鹿出任務—發光ê寶石》已經完成了,正在募資階段,若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臉書搜尋「台語路親子樂團」,或是想要參加更多的台語親子活動,也可以追蹤<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這個臉書粉絲專頁。


*台語路親子樂團:《台語鹿出任務—發光ê寶石》音樂×遊戲×故事 囡仔冊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taigilok2022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