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課輔老母的故事,葉怡靜

by 海倫

今年二月,我們收到了嘉義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的公益邀約,希望能透過節目讓更多人知道偏鄉孩子需要的教育資源。這樣的良善,當然要支持。

基金會深耕嘉義20多年,在村落看見需要關心的失智、失能長輩、偏鄉孩子以及身心障礙朋友,服務範圍從海拔近1000公尺處的阿里山部落,一直到最西方的海線鄉鎮,每天服務車橫跨近百里,就是想把愛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從2014年開始,在鹿草、朴子一帶成立偏鄉兒童課輔班,讓孩子免費參加課業輔導、品格教育、才藝課程,還能與同學們一起享用一頓溫暖的晚餐。

偏鄉課輔老母,葉怡靜,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學生時期在加油站與麵包店打工,大學畢業後就來到基金會擔任社工,至今七年多,每天在鹿草照顧著二十幾位偏鄉孩子,孩子來自單親、隔代、外配或是貧窮家庭,成長過程必須同時面對經濟困乏、甚至是有酒癮、家庭暴力等充滿危機的家。怡靜目前也是一個2歲孩子的母親。


|從幼保延伸到社工的兒少關懷
高中念幼保科,想當幼教老師的夢想一直到大學分發到社工系之後才轉彎,畢業後一邊準備社工師考試一邊找工作,偶然發現基金會有兒少高風險的工作機會,但所需的應對與處遇職能需求都與熟悉的幼保領域不同,剛好基金會有課輔班業務,基於與幼教同樣服務兒少的理念,於是開啟了偏鄉服務的工作。

我在鹿草的課輔班服務,距離市區大概40-50分鐘車程,也因為位置偏僻,教師留任不易,另一個朴子據點也有一樣的困境,不過,這也是課輔班在此設置的原因。因為偏僻,工作機會不多,所以家長們大多到鄰近城市工作,孩子們須等爸媽下班回家才有飯吃,加上偏鄉教育人力短缺,學校教法與以前不同,有些家長會有課業教導的困難,我們期待課輔班能彌補這些家庭功能不足與家庭支持。從放學後的老師接送、提供點心、課業指導、品格教育、團體課程、人際互動、生活自理等,都是課輔班的服務內容,最重要的是每日提供熱騰騰的晚餐,讓孩子吃飽再回家。在父母端我們也會舉辦親職教育講座來承接父母教養受挫的困擾,因為「照顧者不倒,孩子才會好」,在健全孩子各方的能力時,對於父母的教養支持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期待課輔班能達到「課後關懷」、「家庭教育支持」、「資源轉銜」的功能,而這些免費服務,都是靠著善心人士的捐款才得以營運至今。我們最多曾經一次服務60位孩子,以單親、隔代、新住民、弱勢、身障、重組家庭為優先服務,看著孩子們滿足回家的笑容,就是支持我們繼續服務的力量。


|同理是最好的身教
因為孩子的天真無邪,讓我在課輔班的工作相當快樂,當然也曾遇過棘手的狀況。曾經有個孩子因為身高被同學歧視開玩笑而產生自傷行為,了解孩子心理受挫的狀況後,我找他個別輔導並給予情緒支持,同時也找了嘲笑者個別會談,以角色互換讓孩子同理,引導孩子去思考在每個自認為無傷大雅的玩笑背後,對方的心裡感受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以避免下一次類似情況的發生。

除了孩子,當然也曾遇過非理性的家長,每當遇到這些狀況,我都會反思自己服務的環節是否有誤,當然也會產生挫折感或想逃避的念頭,不過,透過長時間的心理調適,都能慢慢釋懷,特別是結婚生子之後,忙碌生活讓我淡忘不好的經驗,同時也覺察到自己內心慢慢強大,如果未來再有類似情況,我也更能站穩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來對應。

|母親視角的陪伴

成為母親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家庭和工作如何達到平衡,我每日上班單趟車程就要快60分鐘,常常孩子都是托育中心最後一個離開的,看著他小小的背影坐在一旁,不知道他對媽媽會不會產生埋怨,還好後續有機會進行服務據點的調度,這狀況才得以改善。

不過,成為母親之後,我的思考角度面向變得更多,了解看待事情要多方思考,而且,陪伴很重要,有了陪伴,才有機會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進而去了解關心。從幼教領域跳到社工之後,我才理解社工是多麼重要的存在,課輔班也是,有了課輔班,孩子放學後就比較不會去沒有大人看照的地方,所以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專業進來協助孩子,擴大偏鄉友善支持。

<與本集相關的訪談主題回顧>

(1) 社工老母的故事,陳靜怡(https://reurl.cc/Eoo0On

(2) 假日學堂老母的故事,黃敏惠(https://reurl.cc/zYY06e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