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老母的故事,王婉諭

by Alison Tsai

衛道中學畢業、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學士、美國南加大材料科學碩士,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曾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也曾任科技業行銷經理。在科技產業圈多年,一直深愛科技業的工作,那是台灣非常前瞻的產業,就像站在一艘大船的船頭,和深愛的土地一起航向無垠海洋。

2014年辭職成為全職媽媽,因為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創傷,人生起了變化,踏入政壇希望為台灣做點事、為社會多發聲。

| 在從政的道路上,哪三個特質是幫助自己最多的?對工作有哪些影響?

溫柔、堅定、效率。

我想,溫柔和堅定不只是體現在教育孩子上,舉凡為人處世和職場上都是需要的;過去的教育訓練、家庭狀況而磨練出的效率,讓同時身為一位母親和立委的我,也能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身為民意代表的立法委員,很多時候我們推的政策,或針對一些時事的評論是絕對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這時候自然就會有一些負面的聲音,甚至質疑說妳忘了從政的初衷,說這樣做沒有意義等等。但是我覺得必須告訴自己:「我們很清楚我們為什麼做這件事,繼續用這樣很溫柔又堅定的力量、步伐持續前進。」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能理解和支持。

| 參選前後對「立委」這份工作的看法有什麼改變嗎?

老實說我在參選前是一個對社會議題、對政治工作很冷淡的人,當時我覺得政治離我好遙遠。在參選之前,我對於立委的想像是:「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可以安排各種行程,但是工作比較複雜,中間也可能存在許多利益糾葛。」

但是從政之後,我發現事實和參選前的想像不一樣。因為有著信念、政見希望被落實,進到立院之後,幾乎花了大半的時間在議題的撰寫和推薦上。這樣的景象的確不像過去大家對立委有的印象,例如很忙於跑攤或是大量的民意交陪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立院推動議題,有很多時候包括晚上可能都還有交流、拜會的部分。

雖然這和我原本的想像有差異,也並不輕鬆,但是這不單單只是為民服務而已。很多時候的確可以看到我們的努力有了結果,讓台灣往前進步了一點,我覺得這樣子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是非常有意義的。

| 以「全職媽媽」的身份轉換到「立委」帶您看見了哪些議題?

在台灣,比較關注政治的群體似乎還是偏男性為主,我認為這為我們帶來了另一個轉機。像是我們這樣子從「全職媽媽」的角色進入到政壇,我們關心的對象大部分是女性,這是相對於其他民意代表來說比較不一樣的,我們關切的議題是比較弱勢或者孩子、女性的問題。

過去很感概,看到這些問題、事件當中的關係人他們可能到處陳情,問題卻不見得能夠被看見,或被認為是該優先處理的事件,更別說是被解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這些民眾協助,除了協助個案處理說明,也陪伴他們走過這些幽谷,鼓勵他們積極的站起來,回到一個比較正面的狀態,能夠好好的過生活。

| 在政壇上曾經遇過哪些挑戰?

在政壇上遇到挫折、被指教是很常見的事情,我覺得「媽媽」對於臺灣的政治圈普遍還是存在著污名和質疑。不過到了立院之後,其實我們的表現並不差,也具體爭取到很多東西,議題上也有許多項目持續在推進。

即便是這樣我們仍然會被認為,妳就處理好小孩的事情就好了,就做一個好媽媽的角色就好,無論是在專業、文憑或能力上都備受討論,不只是我,我想很多過去身為政治素人而踏入政治圈的人都會收到這樣的標籤,或者是一些比較嚴格的檢視。我在立法院的工作還蠻多的題目和法案都是著重在兒少,當有一些重大社會事件的當事人是孩子的時候,只要不馬上處理、不回應,可能就被認定妳就是沒有在為兒童做事。

| 面對這些挑戰您有什麼看法?自己是如何想這些問題?

這些標籤被限縮在特定議題上,我覺得是台灣在政治的方面,又或者在民族的素養上可以和民眾溝通並持續推進的。在這些過程中,溫柔和堅定是我認為很重要的態度,也是我很期許能夠展現的部分。

所以我們就會持續的說,然後不斷地講我們的理念。其實我們每一年都有做報告給民眾,幫大家彙整我們在這一年度做了什麼,呈現我們這一年來做的努力。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了解,並讓如此重要的事情與更多人一起努力。

除了出報告,我們的資訊管道很多樣化,有Facebook、IG、Podcast等,讓不同族群的民眾都能輕易的和我們交流、溝通。

| 針對目前「家務有給制」在台灣的現狀?

整個台灣社會對於全職媽媽,還是比較用貶低或者是污名化的方式在看待。事實上母親的角色、家庭主婦的角色非常重要,所以我自己非常支持「家務有給制」。

民法第1018-1條也規定:「夫妻在家庭生活的費用之外,可以協議一定的數額的金額來供夫或妻自由地處分,」這就是符合家務有給制的部分。但是法規有時候只是一個「起頭」、一個「指引」,實務上的推動還是需要長期的倡議以及對於價值觀、風俗名情的調整才有可能做得到。

過去在新聞事件、社會的議題上,有許多家庭主婦表示她們的戶頭裡面沒有自己錢,甚至花起來的時後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們想表達的是「家務勞動者」其實也是一般勞動者,然而其中的「做家務、育兒」是否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就成為家務有給制落實與否考量的因素之一。我相信這個概念在這十年來有逐步調整,不過仍然還沒有到達認同,或者是很願意給予薪水,所以必須要持續推動。

|勞工權益是否也深深影響著台灣的家庭社會?

除了法律上的落實之外,台灣勞工的權益是非常不足的,長期以來我們還是有著「刻苦耐勞」的觀念,所以常常看到台灣各行各業都存在過勞的情況,自然就變成有一方可能會因為孩子、家務而犧牲。尤其是下有幼兒上有長者的三明治世代,因此不單單是家務上觀念的推動,台灣的勞動權益也應該要持續做努力。

因為我們希望的是,雙方都有薪的情況下,都能在工作之餘共同兼顧家務事,而不是說一方賺錢,一方就全部負責勞動工作或是在家幫忙。

時代力量跟我自己在推動的部分像「陪產檢假、育兒津貼、彈性工時」等等。長期來不論是政策上的推動,或者是在法律制定也好,要讓大家的想法改觀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困難的,那就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關於本集的更多寶藏包>

行行出老母,延伸訪談回顧

(1) 全民姑姑的故事,王薇君

(2) 故事老母的故事,白雪麻麻

更多立委老母的資訊

(1) Facebook粉絲專頁

(2) Instagram粉絲專頁

(3) Podcast節目:實話時說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繁體中文